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 锦伟

台风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台风是由海洋热带低气压演变而成的风暴,其形成和发展受到海温、湿度、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风一般是在夏秋季节产生的,首先从热带低气压形成,其风暴眼中心处的气压最低,风力最强。其次,在形成台风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这通常在海水温度高于26度的热带海域中得到保证。

之后,如果得到了足够的水蒸气输入,台风会持续地发展壮大,风暴眼嵌入力量更大的台风环流中,而这种环流往往盘旋前进。台风的强度通常通过中心风速来描述,按照中心风速分级,可以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等级。

台风命名有何要求?

世界气象组织下属台风委员会于1997年召开会议,决定自2000年起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采用新的统一命名法。台风名字由中国、日本、美国、泰国、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地区)提出10个,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当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被确定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后,即根据命名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其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

台风会带来哪些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行进的一般路径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内力主要在台风初生成时起作用,外力则是操纵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7-8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OO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防避台风灾害需要注意的几点

●台风到来时,经常伴随着雷雨。为防止雷击,要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关紧门窗,以免被强风吹开,检查并缚紧容易被风吹到的物件,如窗户等。如遇玻璃松动或有裂缝,请在玻璃上贴上胶条,以免吹碎后,碎片四散。不要在玻璃门、玻璃窗附近逗留。

●突遇台风时,速往小屋或洞穴躲避,若无此种场所时即选择没有土崩或洪水袭击危险的安全之处,如高地、岩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较安全的避难场所。必须继续前进时,也要弯下身体且不可贸然淋雨,受潮的衣服会夺走体温,造成体力失衡。遇强风时,尽量趴在地面往林木丛生处逃生,不可躲在枯树下。

●关紧门窗少出门。台风来临之际,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家庭对此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比如关紧门窗防雨,搬移窗台或阳台上的花盆以防砸落等等。同时,台风来临时,容易发生一些大型广告牌掉落、树木被刮倒、电线杆倒地的事情……因此,市民在台风来临时最好不要出门,以防发生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

●台风、大风过后,若有玻璃破损,请及时更换。台风、大风可能造成停水停电等现象,要及时做好日常生活的准备工作。

16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