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真正来历传说

| 跃瀚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是纪念谁的

中秋节是纪念嫦娥的。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奔月的嫦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了九个太阳后,西王母给了她长生不老药,后羿不肯吃,就交给嫦娥保管。后羿的弟子孟鹏觊觎仙药,并强迫嫦娥交出它。嫦娥绝望地吞下仙药,飞上了天。那天是8月15日,月亮又大又亮。因为不肯放弃后羿,嫦娥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从此住进了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如刀割,于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举行宴会,与嫦娥在月亮上团聚。

中秋节为了纪念嫦娥会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士大夫对赏月情有独钟。他们或爬楼梯赏月或泛舟邀月,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唱。比如杜甫的《八月十五日的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轮明月,来衬托他在异乡的漂泊焦虑;宋代文学家苏轼,中秋饮酒作乐,醉时写下《水调歌头》,以圆月比喻人与人的分离。直到今天,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明月的美景仍然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不同地区的人们还根据自己的地区传统和社会习俗庆祝中秋节,形成了不同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秋节习俗。比如南方很多地区流行中秋节,老北京流行男妓。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的烧塔、香港的火龙舞等等。许多少数民族也有中秋节的习俗,如跳上月亮和拜月。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节日生活。中秋节吃月饼,就像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据说唐朝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然而,作为一种食品名称,月饼是与中秋节赏月联系在一起的,这发生在宋代。北宋皇室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小饼”。

中秋节的由来寓意

1、团圆

中秋之夜,月光明媚,古人把满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其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仰望明月,低头思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还》等诗千古绝唱。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2、和谐

中秋节庆祝期待丰收,所以也期待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节,家庭团聚、邻里和谐、阶级和谐、社区稳定、民族团聚、家庭和国家和谐、世界和谐、幸福和谐。正如苏东坡所说,我希望人们能长久,在千里之外,张九龄所说,海上生活的月亮,世界的尽头。

3、感恩

中秋节最早的意义是一套礼仪,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但在更深层次上,它也反映了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反映了对家庭的关注。

中秋节可以放孔明灯吗?

广东很多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客家风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

放孔明灯,竹扎纸糊气油桶样子的大灯,顶部和周围密不透风,底部敞开,灯中横杆上放置浸满油脂的破布或棉絮,一个负责点火,四人分压四周,灯内空气燃尽便腾空而起,随风飘荡,人们观赏引以为乐。

海南的天灯,与内地的天灯(又称“孔明灯”)有所区别。在海南东部许多村落,中秋节放天灯是这些村落或者某一宗族迎月、贺月的重要仪式。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后来历法变动使用阴历(夏历),“秋分”这天在夏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16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