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

| 新华

写心得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这里分享一些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下载,供大家写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参考。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篇1

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须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传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作为党员骨干教师要靠党性立身,靠素质敬业,靠成就进步,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活生生地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供师生评说、比较、模仿和赶超。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党员骨干教师思想境界高尚起来,既可以宣示学校党政领导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也可以从党员骨干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索有益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点代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这一切入点,始终注意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在高校教师中大兴高尚师德师风,就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想目标迈进,使高校教师成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先进道德群体。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篇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职责重大。教师要以“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为来要求自己,致力于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并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听从组织、领导的安排,干好本职工作。教师是人类礼貌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照必须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实际工作潜力。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建立教育活动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一个校园工作的良性运行和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好处。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觉悟,促进校园的精神礼貌建设。如果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勤勤恳恳地为学生及家长服务,就会在校园中率先树立起讲究教师职业道德的榜样,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深刻的感染作用。其他教师从这样的教师身上看到了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就会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促使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精心培育自己的学生。

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激励和鼓舞教师自觉献身人民教育事业。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使人类知识得以延续。德育是激励和鼓舞教师的精神力量,它要求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就能刻苦钻研业务,用心工作,自觉献身教育事业。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正是师德对教师起激励和鼓舞作用的生动说明。再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不仅仅要从思想上、业务上去努力,而且更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这是加强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料。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气质,培养教师品德,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当今社会服务的教师,应遵守以下职业道德规范:

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它是履行其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地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爱,是学生的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职责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俗话说,“爱”能使“冰雪融化”。个性是对后进生,只要我们对他们倾注真心的爱,并把握好教育时机,掌握恰当的方法,我们相信,再顽皮的学生也是能够转化的。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因为有了爱,教书育人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有了爱,我们看差生时才不会有“看不顺眼”的现象,我们才会很乐意地去想办法去改变他们。爱学生,怎样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儿童、少年学生,除了向书本上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教师应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由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职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能够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能够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明白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让学生学到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教育者务必先受教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五、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教师的工作既表现为个人的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种群众活动。这就要求每个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用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群众主义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个性重要的好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既是新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高度礼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只有具有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篇3

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须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传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作为党员骨干教师要靠党性立身,靠素质敬业,靠成就进步,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活生生地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供师生评说、比较、模仿和赶超。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党员骨干教师思想境界高尚起来,既可以宣示学校党政领导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也可以从党员骨干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索有益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点代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这一切入点,始终注意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在高校教师中大兴高尚师德师风,就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想目标迈进,使高校教师成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先进道德群体。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篇4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须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传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作为党员骨干教师要靠党性立身,靠素质敬业,靠成就进步,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活生生地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供师生评说、比较、模仿和赶超。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党员骨干教师思想境界高尚起来,既可以宣示学校党政领导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也可以从党员骨干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索有益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点代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这一切入点,始终注意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在高校教师中大兴高尚师德师风,就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想目标迈进,使高校教师成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先进道德群体。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篇5

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须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传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作为党员骨干教师要靠党性立身,靠素质敬业,靠成就进步,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活生生地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供师生评说、比较、模仿和赶超。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党员骨干教师思想境界高尚起来,既可以宣示学校党政领导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也可以从党员骨干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索有益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点代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这一切入点,始终注意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在高校教师中大兴高尚师德师风,就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想目标迈进,使高校教师成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先进道德群体。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篇6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须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传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作为党员骨干教师要靠党性立身,靠素质敬业,靠成就进步,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活生生地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供师生评说、比较、模仿和赶超。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党员骨干教师思想境界高尚起来,既可以宣示学校党政领导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也可以从党员骨干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索有益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点代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这一切入点,始终注意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在高校教师中大兴高尚师德师风,就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想目标迈进,使高校教师成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先进道德群体。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篇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现在社会,怎样做个好老师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所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做一名好老师应该有职业之爱。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从而会产生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并且具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热爱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一切服从工作需要,自觉地积极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做一名好教师,还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而敬业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你。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师爱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的权利,充分沐浴爱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孩子,我用心去体会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他们学习或行为习惯差而放弃他们,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为他们讲解。让这些孩子不断地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

二、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一名小学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要有一河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外,教师更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有学者说"教师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宽阔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渊博的知识能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性,能以教书传知,育人感人,作为教师,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先进、观念更新,不教条守旧,带着微笑进课堂,流利、生动、自然地讲解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努力按照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用自己的知识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努力创设一种竞争向上的学习气氛,使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做一名好老师,我认为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不教死书,死教书,不能像以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要更新观念。

做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教师应努力实践,积极探索独特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每一堂课,尽量兼顾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易,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过程的情况要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手段要做到与时俱进,努力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名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民主平等;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运动的。

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还应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地完善自己,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好老师还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势必会给人带来许多无形或有形的压力。学会如何释放自己,始终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一切,那样你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你工作中的压力,去克服种种困难和问题,使许多问题能迎刃而解。

好老师应该有着开阔的胸怀,勇于接受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等等。做一个好老师很不容易,对于一个年轻老师来说更是认识肤浅。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向之迈进一步。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经说过:"每位老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每位老师都要热爱我们的孩子。千万不要把孩子估计错了,估计少了,估计小了。孩子们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他们的事在老师心中应是大事,要事。把小孩子的事做好就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做好了我们会感觉活的很有意义。"我想这大概就是好老师的典范吧。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老师。

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终生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做一名好教师的崇高目标。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争做“四有”好教师!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500字篇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学习一定是不必可少的,以下是小编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则比较融洽,师爱最受公众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上虞市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2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