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的个人心得体会

| 新华

教师家访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

连续两个星期做了两次家访,虽然孩子们所在的年级不一样,学习状况不一样,家庭背景也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十分的欢迎,从这些家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孩子学习的用心,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六年级二班的李傲同学,经过在班主任那里了解,他在班里面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很听教师的话,不打架,对于学校或者班级的活动都会用心的参加,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也会按时完成。经了解他的妈妈也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教师,他的爸爸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当我们到达他家时,他的父母都在家,也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可是由于平时都是妈妈在管孩子的学习,所以在家访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你妈妈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得出这是一位很用心的家长。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问到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李傲的妈妈回答中我发现他们在孩子身上很用心,可是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大于家长的话又是当作耳边风,这一点让他们很无奈,可是他们对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在意,他们只是期望孩子能够快欢乐乐的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压迫着学习。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放宽孩子的成绩的,一旦孩子的成绩有所下家他们就开始采取措施,跟任课教师交流也好,自我给孩子买习题做也罢,目的就是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其实我觉得这位家长可能也是教师的原因,她懂得该何时给自我的孩子施压,而不是一向让他处于压力当中。虽然这位学生的成绩不是很好,可是我觉得像她的妈妈这样给他时间让他成长,自我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教育方法,或许以后他会超越很多人,可是前提是他足够努力,他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一年级四班的武禹轩同学,他是我此刻带的学生,他是我们班的小班长,不仅仅学习成绩十分棒,并且十分的听话懂事,作业状况都完成的很好,他能够算的上是班里全优的学生。其实我也很好奇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够培养出这么一个小小年纪就很“人才”的孩子。上个星期日在孔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到了他家。

经过跟他的家长的谈话,我才明白孩子为什么能够学习这么好。不得不承认他是很聪明的一个孩子,可是更多得要归功于他妈妈的管教。他每一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作业以后在写妈妈给布置的作业。他的妈妈给他买了很多课外书:口算题卡、应用题、复习试卷、阅读题以及与写作有关的书。可能看上去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多,可是从谈话中我们明白家长给它分配的很合理,并且他做过的试题,他的妈妈都会给他批改。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很用心,可是孩子有时候也会觉得家长给布置的作业有点多,可是他们觉得自我的家长十分的负职责。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教师的尊重与信赖,这次家访我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期望。透过家访活动,我不仅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学生,并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不仅仅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用心的作用。家访工作看似麻烦,烦琐,工作量大,耗费时间,可是这种方法是其他教育观察法所不能比拟的。

教师家访的个人心得体会篇2

“千名教师访万户”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家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理学生。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六年级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级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他喜欢打篮球,在篮球场上表现不错,其他同学都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几年来,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鼓励、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六年级有个学生,最近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非常拮据。因为母亲读书比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考好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压力好大,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这个学期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长此恶性循环,成绩明显退步。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不对。一两次没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对他多加鼓励,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通了家长。回到学校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男孩,他深受鼓舞,积极学习,他的母亲也没有象以前那样恶狠狠的打骂了,终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年终考试考出了理想的成绩。他妈妈笑了。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同时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教师亲自上门家访也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

1、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学习工作重要的一环: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

2、单亲有的孩子家庭的问题: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3、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瑞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教师家访的个人心得体会篇3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今年暑假期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感受颇深,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家访中取得的成就:

一是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

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家长老师互相信任。

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是多棱角认识学生。

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

比如我班的张某、朱某等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如翁某、陶某等孩子。

有些有个性的学生,如周某、刘某等,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

教师家访的个人心得体会篇4

“千名教师访万户”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家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理学生。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

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六年级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级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他喜欢打篮球,在篮球场上表现不错,其他同学都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几年来,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鼓励、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六年级有个学生,最近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非常拮据。因为母亲读书比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考好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压力好大,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这个学期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长此恶性循环,成绩明显退步。我耐心做家长的

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不对。一两次没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对他多加鼓励,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通了家长。回到学校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男孩,他深受鼓舞,积极学习,他的母亲也没有象以前那样恶狠狠的打骂了,终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年终考试考出了理想的成绩。他妈妈笑了。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同时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教师亲自上门家访也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1、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学习工作重要的一环: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2、单亲有的孩子家庭的问题: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3、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瑞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教师家访的个人心得体会篇5

现如今,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和学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本周是我们学校的家访日,透过与家长应对面的交流,每个人都感受颇深。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绩

首先获得了许多育人资料。透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期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职责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此刻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做生意的普遍较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有些家长无法参与到我们的家访活动中来,我们教师也无法得到部分学生具体的信息反馈。二是很多孩子日常生活都由爷爷、奶奶照料,老人大多比较溺爱孩子,无法适应学校有规章制度的教育生活。三是部分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校纪律差、不会做值日、书写姿势不正确,长期在家庭教育中构成的不良习惯,使老师在日后的矫正过程比较困难。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与家长、学生应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校的联系,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的家庭状况,增强了我们的职责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用心的作用。

第二,要注重访谈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就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三,要学会体会家长的情绪。也许一个学生在班上是很不起眼得,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透过交谈,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职责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第四,要深刻了解家访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潜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构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作为班主任,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奉献自己的爱心,努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

教师家访的个人心得体会篇6

一次家访了解一个家庭,一次家访走进一个心灵,一次家访震撼一次心灵。

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可以及时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通过讨论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通过家访老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家访工作中,我们可敬的老师教师也不甘落后!

家访正如涓涓溪流,流淌进每个家庭,滋润着美丽的花朵悄悄绽放。

教师家访的个人心得体会篇7

按照园领导的安排,我们进行家访工作。刚开始时我很疑惑:我们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很多时候我们都通过电话交流,有必要走进家庭实行这样传统的家访吗?家长会乐意接受吗?现在我认为家访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可以减少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

我们为了做好家访做了一些安排。首先,制定周密的计划。

1.设计家访路线。我们根据居住区域确定家访路线,有效的利用了时间。

2.提前预定。提前预定家访时间,一是让家长安排好其他事务,二是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3.为了更好的交流,我跟李老师分两组,是因为有些家长的国语水平有限,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主要负责去少数民族小朋友家家访。

4.了解家长的需求及幼儿在园情况。一方面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了解家长的特点,使家访内容满足家长的需求。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希望。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始教写字算数?对于这样大的问题,我详细地向家长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家长明白我们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长。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另外我还给家长布置了暑假作业,就是让家长暑假多抽时间陪陪孩子。这次家纺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意见。

通过家访,我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使得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家访不仅仅给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内容。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

我真正的意识到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桥梁。

201834